理智與瘋狂:彭家榮初論

12

最近兩位朋友都有新作推出,一是陳智德,一是彭家榮

陳智德推出的是書評集,叫《愔齋書話》,收近年所撰書評及文學評論多種,內容相當精彩。彭家榮則上承上一次的《無明圈》,繼續他的「十二緣起計劃」,推出最新演出《伽傌葉‧前行動》。

陳智德的新書,我將另文再議,這一次我希望集中談一談彭家榮的創作。

前代另類劇場與觀念藝術的影響
跟彭家榮的認識,始於1993年。當年彭家榮是中大藝術系二年級的學生,與友人(大部分為英華中學舊生)合組多媒體藝術團體「廿豆.盒子畫」(豆字取自彭 家榮的姓,而廿字則取自另一創辦人趙智漢的名字),並以《牆戲》一劇取得1993年「戲劇匯演」的「最佳導演」、「最佳整體舞台效果」等獎項。就 整體格局而言,《牆戲》仍有「故仔」可言(是一個有關同志情殺的故事),但由於導演彭家榮把敘事的重點放在帶點神志錯亂的主角的內心世界(同樣的母題也見 於彭家榮 2001年的作品《空夾克》以及他的碩士論文),因此比較著重以舞台意象與氛圍把較抽象的內在情緒外顯,其中一幕以一眾發出呻吟聲的演員躲在一個在地面蠕 行的 巨大 發光布包,具體呈顯主角內在欲望的手法,至今仍然叫人難忘。然而,儘管《牆戲》在情節上仍有跡可尋,但以話劇的標準來說,《牆戲》的敘事仍顯得十分零碎。 在一個話劇仍然當道的年代,《牆戲》的風格無疑是相當另類的。當年,剛剛離開中天製作不久的茹國烈,便為信報走訪了「廿豆.盒子畫」,並把「廿豆.盒子 畫」形容為「另類劇場新一代」。

提出「另類劇場新一代」,自然是相對於前代的「另類劇場」,而在90年代初,所謂「另類劇場」,可以進念二十面體、沙磚上等為表表者。事實上,在信 報的訪問中,趙智漢也承認進念二十面體、沙磚上與城市當代舞蹈團的演出,他們常有觀看,但他不認為可以「進念」等名字來標籤「廿豆」的演出。

然而,「廿豆」以至彭家榮的作品,跟進念、沙磚上等等的關係,還是有跡可尋的。首先,若果大家有機會觀看「廿豆」在英華時期的作品《夢I》,必然會 指認出進念「百年孤寂系列」中那個「手指指」的基本指定動作。就算是「廿豆」與彭家榮後來的作品,進念那種主要透過空間編排來營造流動、充滿智巧的創作方 式(而不像傳統戲劇般,以角色的性格與動機來安排劇情),還是處處可見的,而自《12飄離市中心》(1999年)開始,在後現代敘事學的進一步影響下,這 種後現代的智巧取向可謂愈演愈烈;可以這麼說,直至《無明圈(天使極樂宴)》為止(《空夾克》與《雙身.蛻》(2003年)等上承《牆戲》的作品,則屬過 渡之作,儘管二者明顯受酷異(queer)以及有關表演性(performative)的理論之影響),「廿豆」與彭家榮的作品基本上都以「拆故事」的智 巧取向為樂。

至於沙磚上對「廿豆」的影響,由於「廿豆」中不少成員,在英華時期曾直接受業於沙磚上的核心成員鄺為立,說二者在美學上有一直接或間接的系譜關係, 似乎並不為過。然而,若把沙磚上與「廿豆」的成員成份作一對照,我們不難發現,「廿豆」與彭家榮作品的風格,不單來自劇場。事實上,沙磚上與「廿豆」中不 少成員都有視覺藝術訓練的背景,儘管二者的成員都曾涉足混合媒體、裝置藝術、觀念藝術(conceptual art)等於八、九十年代興起的藝術形式,但相對於沙磚上的視覺藝術成員的多元背景,「廿豆」的視覺藝術成員,大部分均曾就讀於中大藝術系,並曾受業於該 系的陳育強老師,有很重的觀念藝術取向,對空間、物 料等均十分敏感。

所以,受觀念藝術等影響,「廿豆」與彭家榮的作品,未必呈現故事,而是呈現一個意念。就以《有關黑蟻圈的隱形假設》(1997年)為例,導演彭家榮 便以滿地的砂,讓演員與觀眾產生一種聲音上的錯覺,以為有人出入,從而表達隱形的概念。此外,彭家榮也對空間有一種裝置藝術家的敏感,對於他來說,舞台不 單是一個「放置什麼便是什麼」的空間,每一個空間/場所都具有自身的空間以至文化特性,這個取向在《空夾克》(婆仔屋版)、《青白妖二》(2002年)等 有意跟場地空間產生對話關係的作品,尤其明顯。

回歸故事,還是以藝入道?
然而,自《無明圈(天使極樂宴)》(2004年)開始,彭家榮的作品明顯有「回歸故事」的趨向。或許,我們會問:彭家榮是否終於回航,要回到傳統戲劇的懷 抱?現實恐怕沒有那麼簡單。我們知道,《無明圈(天使極樂宴)》以及即將上演的《伽傌葉‧前行動》均屬「十二緣起計劃」一部分,二者均希望透過戲劇形式, 探討佛家義理的一些基本概念,考掘眾生欲望的流轉;而我正正覺得,彭家榮近年所謂的轉向,並不是一個真正的轉向,它跟「拆故事」時期的智巧取向,其實有著 某程度上的銜接,而主題上則上承「《牆戲》-《空夾克》-《雙身.蛻》」這個欲望系譜。我們知道,佛教哲學對人類的意識、欲望等一直都有相當細密的分析, 其智巧跟彭家榮「拆故事」時期的那種後現代敘事學的解構遊戲相比,可謂不遑多讓。但不同的是,或許基於信仰上的陶治,彭家榮似乎已逐漸遠離此前流於「執 空」的解構觀念遊戲;而《空夾克》以降回歸身體的趨向,似乎預示著彭家榮作品中的智巧的真正歸位;至於彭家榮最終能否真正的「以藝入道」,就得看他的造化 了。

2 回應 to “理智與瘋狂:彭家榮初論”


  1. 1 Toby 24 三月, 2006 於 12:40 下午

    just read this article on on & on’s site. wanna tell you that i found your writing much more reader-friendly than before. And (quoted from mayor of Berlin on outing his gay identity), “that’s a good thing".

  2. 2 小西 24 三月, 2006 於 4:58 下午

    Toby, thanks for your reading of my stuff. hee, how’s your life? are u still in thailand now? nice to see u soon.


發表留言




三月 2006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文章存檔